亚洲日本精品第一区|日韩aa视频在线观看|天天看片国产区|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

<dl id="nbday"><source id="nbday"></source></dl>
    <delect id="nbday"></delect>
    <dl id="nbday"><ins id="nbday"><span id="nbday"></span></ins></dl>

      1. <delect id="nbday"><pre id="nbday"></pre></delect>

        1. <optgroup id="nbday"></optgroup>

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 : 網(wǎng)警工作站  >  反詐騙信息

          是10086,不是l0086

  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5年01月23日 15:15

            注意啦!最近騙子利用英文字母“l”和數(shù)字“1”的低辨識度仿冒運營商發(fā)來短信,用“l0086”冒充“10086”,不少人上當受騙。

            隨著年關(guān)將近,詐騙分子企圖開展年終“收割”,利用群眾出行、購物、交友等各類機會精心設計騙局,值得警惕。

            臨近春節(jié),詐騙犯罪易發(fā)多發(fā)。一些網(wǎng)絡騙術(shù)通過“舊瓶裝新酒”不斷升級。

            機票“退改簽”+“共享屏幕”。

            近期,羅先生接到電話稱他預訂的航班取消了;對方表示,可幫助辦理改簽并支付航班延誤賠償金,但需要他下載相關(guān)軟件,按提示操作。這一新型“退改簽”騙局中,騙子誘導當事人下載“云服務App”會議軟件,實現(xiàn)屏幕共享期間打開銀行App、付款碼。一番操作下來,羅先生銀行卡內(nèi)的3萬多元余額被轉(zhuǎn)走。

            “共享屏幕”已成為詐騙分子新手段,一旦開啟此功能,屏幕上顯示的銀行卡號、密碼,以及短信驗證碼等內(nèi)容都會同步讓對方看到。

            假冒政府App+“薅羊毛”。

            不久前,北京市民徐先生通過朋友發(fā)來的二維碼下載了一款“衛(wèi)健委”App,里面還提供政府工作人員的微信。徐先生添加所謂“衛(wèi)健委領(lǐng)導”微信后,進入“補貼群”,群里發(fā)布“血糖儀補貼”等項目,每天可領(lǐng)取幾元錢的補貼,一個月群內(nèi)會員就達到了400人。

            當會員領(lǐng)取了幾十元補貼后,群內(nèi)又發(fā)布一個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,聲稱“最少可投資3000元,每日利息45元;最多可投資5萬元,每日利息高達1550元”。北京通州警方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這款App后臺地址在境外,是一款涉詐App,該案詐騙項目涉案金額約50萬元。

            盜取語音+好友借錢。

            近年來,群眾對微信好友“借錢”越來越謹慎,但騙子卻設法盜取語音信息,增大騙局迷惑性。北京警方披露的一起案件中,孫女士沉迷某款手游,騙子以“幫你充值游戲點券”為名和她語音聊天,并誘使她提供微信賬號、密碼。

            其間,騙子故意詢問孫女士是否為該游戲昵稱本人,輕松得到語音回復“是我是我”。隨后,孫女士的微信好友便接連收到“孫女士”向他們借錢的消息,聽到“是我是我”的語音回復后,4個好友相信并轉(zhuǎn)賬。

            偽裝短信+“安全控件”。

            年底,不少商家推出積分清零活動,騙子也瞅準“契機”。楊某收到“積分兌換空氣炸鍋”的提醒短信后,看到短信中的網(wǎng)址與真實網(wǎng)址相似,沒多懷疑就用手機打開鏈接,進入“掌上營業(yè)廳”頁面填寫了姓名、身份證號、信用卡卡號、交易密碼。

      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騙子還會引導當事人進入“全國銀聯(lián)信用卡提額專用”頁面,下載的所謂安全控件實際上是木馬程序。楊某提交信息后沒多久就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的信用卡被盜刷近8000元。

            一些詐騙分子還絞盡腦汁偽裝身份,達到精準施騙的目的。

            冒充租客“殺豬盤”。

            近日,有騙子通過網(wǎng)絡平臺找到當事人史某,稱要長期租一套用于出差住宿的房子。雙方達成租賃合同,商定押金5500元,定金1000元,每月租金5500元。騙子自稱是某科技公司程序員,和房東聊得甚是投機,還討論金融投資等話題,說自己通過AI算法可以預判股市走向。

            信以為真的史某主動在對方推薦的網(wǎng)站上申請賬號,陸續(xù)投入60萬元,直到發(fā)現(xiàn)平臺無法登錄才意識到被騙。

            以上門維修為由偷裝VOIP設備。

            有不法人員冒充聯(lián)通、移動、歌華有線工作人員,上門以維修、網(wǎng)絡提速等理由安裝VOIP設備。境外詐騙分子進行遠程撥號,經(jīng)過VOIP設備轉(zhuǎn)換,被害人手機上的來電顯示就是國內(nèi)的固話號碼,大大降低了被害人的防范心理。

            在北京朝陽警方2024年破獲的一起案件中,嫌疑人在網(wǎng)上應聘安裝設備的工作后,“老板”與其聯(lián)系后派發(fā)了假冒寬帶公司客服的工牌,快遞VOIP設備,并告知安裝地點。一個月內(nèi),該人員共安裝設備數(shù)十臺,獲利近萬元。

            冒充快遞員實施“刷單”詐騙。

            隨著公安機關(guān)打擊力度不斷加大,詐騙分子轉(zhuǎn)移涉詐資金盯上了黃金、現(xiàn)金轉(zhuǎn)移。近日,劉女士被假冒的“順豐快遞員”添加好友,并被拉入一個微信群,群內(nèi)展示各類禮品圖片,由劉女士自行挑選。在挑選的禮品送達后,對方便誘導其下載自制的刷單App。App中,客服發(fā)布包括為淘寶商家點贊、關(guān)注等在內(nèi)的任務,并聲稱劉女士完成任務后可通過微信紅包獲得返利。

            當劉女士申請?zhí)岈F(xiàn)時,對方以需要支付“救援金”為由,誘使劉女士通過網(wǎng)約車向指定位置運送88000元現(xiàn)金,所幸劉女士的行為及時被警方攔截。

            反詐不是“遭遇戰(zhàn)”,而是“持久戰(zhàn)”;要增強警惕意識,提防各類新型詐騙手法。

            首先,對于陌生好友申請、陌生短信鏈接要加強防范甄別,避免落入陷阱。例如,騙子仿冒運營商發(fā)來的短信中,利用群眾對英文字母“l”和數(shù)字“1”的低辨識度,用“l0086”冒充“10086”。

            其次,注意保護個人隱私,不下載陌生App。多地消委會近日發(fā)出節(jié)前提醒,來路不明的應用程序可能包含惡意軟件,一旦安裝,可能會竊取銀行卡密碼、驗證碼等個人信息。消費者不要在未經(jīng)核實的平臺上填寫姓名、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密碼等,尤其是涉及金融相關(guān)信息,要格外謹慎。

            最后,需要以有效方式強化防詐措施。受訪者表示,可通過開啟手機銀行App的“夜間鎖”、支付軟件的“夜間保護”功能,減少銀行卡盜刷風險。

          [責任編輯:吳旻]

          中國寧波網(wǎng)(寧波甬派傳媒股份有限公司)版權(quán)所有   Copyright(C) 2001-2020
          工信部備案號:浙ICP備13020391號-4  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74-81850000  舉報郵箱:nb81850@qq.com